你要知! 醫生解構炎夏中暑3部曲
社會
發布時間: 2016/06/19 18:30
最後更新: 2016/07/14 11:51
夏日炎炎,市民行山若無充足準備,補充身體水份及體力,易致中暑,究竟中暑有何徵狀?醫生解構中暑3部曲。
香港急症科醫學院副主席蕭粵中稱,中暑由多因素導致,主要因天氣熱、陽光猛,而且有無風、濕度高低等環境因素亦會有所影響。他直言,兒童、長者、長期病患者屬高危人士,因兒童體形細小,吸熱速度較快,中暑風險較高;而服用傷風、感冒藥者,因抗組織胺藥物會影響人體排汗能力,亦會較易中暑。
蕭粵中指,中暑可分以下不同程度:
- 輕微中暑:若感到太累及口渴,可能是輕微中暑,應先休息、補充水份及礦物質。
- 熱衰竭:若遇到頭暈、氣喘,就可能是熱衰竭,部份人的體溫會升高,應立即到蔭涼地方休息、多飲水,若未有好轉須盡快求醫。
- 嚴重中暑:熱衰竭後便是嚴重中暑,屆時身體調節體溫功能失效,體溫可達40度以上,可致神經系統失調,全身抽筋,心律不正,甚至死亡。
蕭粵中稱,若室內溫度高、通風不足,即使留在室內亦有機會中暑,建議住在鐵皮屋或室內悶熱地方的長者到清涼地方休息。
撰文 : 陳曉瑩 經濟日報記者